•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其他项目
2023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机构资助

项目名称 :2023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机构资助

项目开始时间:2023年1月1日

是否对该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否

项目收入:人民币 0 元

项目支出:人民币 7514699.8元

运作模式:资助

服务对象:其他

服务领域:公益事业发展

服务地区:全国

项目介绍:

项目目标:完成“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的迭代,形成新版本的银杏伙伴支持体系;初步探索出“催化支持社会创业家协同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业务模式;初步探索出“下沉拓展支持公益人才”的业务模式;完成团队人力资源的整合,提升组织能力。

项目内容: 1.支持社会创业家成长与突破:1)支持银杏伙伴个人成长;2)支持银杏伙伴事业发展;3)支持银杏伙伴社群重塑活力;4)研究、学习与评估。 2.支持社会创业家协同解决社会问题。3.下沉拓展支持公益行业中坚人才。4.行业交流。

资助对象: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

项目周期:2023-01-01 ~ 2023-12-31

项目产出:完成了新银杏伙伴支持体系和全届别银杏伙伴支持体系的业务迭代和测试;产出了催化支持协同行动的业务模式;支持云南枢纽组织和残障领域骨干组织启动了公益人才发展支持项目“青云伙伴计划”及“破茧工程”;面向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共识提升、能力建设和团队建设活动。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2022)项目

项目名称:银杏伙伴成长计划(2022)项目

是否对该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否

项目收入: 0元

项目支出:6267799.43元

项目来自公开募捐的资金(物资折价)收入:0元

项目来自境外资金捐赠收入: 0元

项目来自境外物资捐赠收入: 0元

运作模式: 资助

服务对象:其他

服务领域:  公益事业发展

服务地区:全国

项目介绍:

项目目标:对银杏伙伴的持续支持;通过对公益人才项目的研究、设计和支持,连结更多社会创业家,并支持社会创业家协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新业务的探索。

项目周期: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受资助方为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

项目内容及产出:2022年,银杏基金会新增7位银杏伙伴。同时,探索出更多支持公益人才的项目,完成了“社会创业家可持续发展资助项目”以及“社会 创业家自我突破奖学金项目”的研发和业务落地,同时,也完成了第一期银杏伙伴教练计划。其中,24位银杏伙伴得到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方向的资金支 持,20位银杏伙伴得到合作行动方向的资金支持,16位伙伴得到一对一专业教练辅导的陪伴支持。公益人才支持专题研究方面,针对“社会创业家可持续 发展指标体系”“中国公益人才发展支持工作的行业扫描”“银杏伙伴成长计划结构洞”等主题开展了专题研究和评估。支持社会创业家协同解决社会问题的业务模式探索方面,完成8个领域的协同业务可行性调研,支持了困境儿童领域和心智障碍融合就业领域的议题协同计划。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2021)项目

项目名称 :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2021)项目

是否对该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否

项目收入:人民币  0  元

项目支出:人民币  6768427.77 元

运作模式:资助

服务对象:其他

服务领域:公益事业发展

服务地区:全国

项目介绍: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是一项支持具有社会创业家精神的青年行动者们突破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瓶颈的长期性公益项目。

2021年是银杏计划执行的第11年,银杏伙伴数量达到139位。银杏基金会通过突破计划等项目,支持银杏伙伴个人成长和机构业务创新,助力他们事业的突破与转型,陪伴他们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银杏伙伴社群是银杏计划富有特色的部分,2021年度通过支持社群的行动与发展,促进社会创业家们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探索更多协同合作的可能性。在支持银杏伙伴及其社群的同时,银杏计划支持了更多社会创业行动者社群,让更多社会创业者得到高质量的陪伴与支持,并激发社群间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联合影响力。2021年度,银杏计划推出了“看见TA们行动”行动者真实故事计划及“我的FAYA故事”社会创业播客,通过多元传播产品倡导社会创业家精神。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

本年度是否为该项目开展了公开募捐:否

本年度是否对该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否

项目本年度支出:人民币 7308082.41 元

运作模式:资助

服务人群:所有人

服务领域:公益事业发展

服务地区:全国

项目介绍:

该项目旨在资助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支持其在资助期的银杏伙伴;同时,支持银杏伙伴社群独立地自我生长,并以支持SEED和O计划社群为着力点,探索对其他社创者社群的支持,实现新战略的落地;通过传播,持续关注社会议题,扩大银杏品牌影响力。

资助方: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

项目内容及成果:

2020年,基金会继续跟进对2017届至2019届银杏伙伴的资助。社群探索方面,基金会重点支持了银杏伙伴社群、SEED社群、O计划社群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社群,探索不同的支持手法。

传播方面,组织了三场线下主题活动,发芽大会的“不止于此”,联合关注社会议题领域的机构20余家,打造了一场集故事放映厅、社会议题艺术展、圆桌访谈、互动工作坊、公益市集等为一体的公益文化展陈;摄影展的“非凡普通人”(uncommon common people),展现在不同领域的12社会创业者的群像故事;战略发布会的“创造联合影响力”。与财新世界说合作,采访记录了21位银杏伙伴故事。通过采访与文章编撰,向更广泛的大众呈现他们找寻社会痛点、探索社会创新的故事与心路历程,累计阅读量接近800万。

因疫情突发,银杏基金会首次应对紧急救灾类事件,基金会采用灵活、小额、快速的方式,资助抗击新冠疫情相关项目。2个多月的紧急抗疫期间,银杏基金会共支持了全国21个抗疫行动。


2018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

本年度是否为该项目开展了公开募捐:否

开展公开募捐的起始时间:

本年度是否对该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否

项目本年度收入:人民币          0             元

项目本年度支出:人民币      11,180,821.98           元

运作模式:资助

服务人群:所有人

服务领域:公益事业发展

服务地区:全国

项目介绍:

该项目旨在支持银杏基金会寻找、连结和激发具有社会创业家精神的青年行动者,与他们一起,解决社会问题,产生联合影响力。2018年,银杏计划团队共收到推荐信218封,并对其中183位候选人进行了背景调查及补充调查;并赴新疆、云南、广西等13个省、市、自治区实地考察28人,最终向专家评审会推荐17人,最终入选银杏14位。

合作方: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

时间:2018年1月-12月

成果:目前总计127位银杏伙伴,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中国公益和社会创新方面的重要力量。2018年选出的很多新伙伴们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有采用非常创新的模式,比如:长沙的符晓莉所在的蝴蝶之家是中国第一家重症儿童舒缓护理中心;海南的韩寒及香港的李文洁分别从可持续渔业发展和以填海为核心议题的研究,联合多方共同关注海洋生态问题。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

本年度是否为该项目开展了公开募捐:否

本年度是否对该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否

项目本年度收入:人民币 0元

项目本年度支出:人民币  9,553,081.34 元

运作模式:混合   

服务对象:所有人

服务领域:公益事业发展

服务地区:全国

项目介绍:

 该项目旨在支持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稳步推进银杏伙伴评选工作,并结合战略规划对银杏计划进行调整;同时,促进银杏伙伴社群发展,发挥集体影响力,形成社会影响力。

 2019年,银杏基金会新增了9位银杏伙伴,为44位银杏伙伴提供年度资助资金。清晰了战略方向,从现有“银杏伙伴计划+银杏伙伴社群”模式升级“社会创变者行动社区”,即从身份社群(银杏伙伴)到行动社区,工作手法上从资助“人”到资助和催化“社区中的行动”(项目),不变的是在理念上对“人”的重视。同时,银杏伙伴社群建设持续推进,并支持银杏伙伴社区开展创新工作,促进集体影响力的发挥;通过发芽大会向公众传播社会创业家精神,辐射社会创业家的影响力。


银杏计划介绍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简称“银杏计划”)是一项投资于人的长期性公益项目,致力于资助青年“社会创业家”,帮助他们突破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瓶颈,成为解决急迫社会问题的重要贡献者。资助对象为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的领导者或创始人,以及在公益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媒体人、个人行动者和未来的公益组织领导者。

银杏计划倡导全社会携手支持公益事业,通过建立公益人才成长的支持体系,发掘和培育有潜力的公益人才,为中国公益事业提供有力支持。针对青年社会创业家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境,银杏计划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包括:连续三年每年 10 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每年两次的能力建设和三年一次的海外参访学习机会。

银杏计划由南都基金会于2010年发起并执行,2015年孵化成为独立注册的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2010 年至今,总计有来自 23 个省市自治区的 114 位伙伴得到资助,其中2017年新增银杏伙伴16位。他们工作在环保、教育、健康扶助、农村发展等11 个不同领域。同时,他们在平等、尊重、包容、开放、多元、协作的气氛中相互学习,开拓视野,提高专业能力—相信未来他们将为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连接、共创,春暖花开在贵阳——2018年银杏春季交流会

2018年3月24日-25日,73位银杏伙伴、12位秘书处成员及银杏基金会理事长赵亦斓齐聚贵州,在贵阳花溪孔学堂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银杏伙伴春季交流会。
 
本次春季交流会,是银杏计划首次在以伙伴为主导的筹委组(在地伙伴李丽、韦祥龙;伴委会孙海燕、陆璇、此里卓玛、袁淑文、马彦伟;秘书处张燕)的支持、协调下组织的活动,着重强调了伙伴之间的连接和共创。希望通过更多的深层次的接触,激发伙伴间的共鸣,创造美好的共同回忆。
 
基于这些考虑,本次春季交流会着重设计了协作工作坊。从3月24日清早起,在银杏伙伴协作者陈志君、王愉、詹敏、陈丹、裘水妙等人的带领下,众多伙伴通过一整天的自然体验、艺术实践、个人故事分享等环节,在团聚的一开始就全身心放松下来,沉浸到“团聚”的气氛之中,并在多角度、深层次的互动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20180404_171240_000.jpg

协作工作坊中,伙伴彼此依赖体验自然 摄影师丁沁

 

20180404_171240_001.jpg

协作工作坊中银杏伙伴落纸春意盎然

 
   
   3月24日晚间,“创新教育的三体世界”和“贵州之夜”两个主题工作坊,分别从教育创新和地域合作的角度展开,试图从不同维度激发和链接银杏伙伴,探索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创新教育的三体世界”,由银杏伙伴何满召集,主讲人是知名媒体人张良。张良曾在《南风窗》担任多年的副总编辑,在离开媒体后,他收集了上百个教育创新案例,并创办泉源实验学校,以跨学科的专题研究和板块学习,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而在本次春季交流会中,张良也将他多年来在体制、民间、技术三个圈子来回走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教育创新的独特观点一一深入剖析,于银杏伙伴间引发了广泛而积极的讨论。


20180404_171240_002.jpg

良与银杏伙伴分享关于教育创新的思考 摄影师丁沁

 
     “贵州之夜”板块,由在地伙伴李丽和韦祥龙召集,并由此前在贵州有过和正在进行项目的,以及未来希望在贵州开展项目的银杏伙伴共同参与。而为了在这一环节有着更深入的交流,李丽和韦祥龙还特意在春季交流会之前,设计了三套亲近、了解贵州的参访行程,从地理、历史、民俗、本土精神等各方面,向尚未深度体验过贵州的银杏伙伴,集中展示了贵州风貌的一角。

20180404_171240_003.jpg

贵州之夜讨论 摄影师丁沁


20180404_171240_004.jpg

贵州参访深入侗寨体验风土人情

 
       3月25日,春季交流会进入内部事务沟通模块,不仅共同回顾了过往基金会的工作,还着重就银杏公约、海外考察、合作基金展开了积极讨论。
 
       在秘书处负责的历史梳理与回顾板块内,在秘书长林红的带领下,与会各方一起从2010年银杏计划缘起,就银杏计划到银杏基金会的八年历程,进行了完整回顾,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如杭州春聚、德国考察、基金会成立、发芽大会等也被伙伴们频频提起,并引发了伙伴们一阵阵“昨日种种历历在目、俱往矣还看今朝”的感慨。


20180404_171240_005.jpg

秘书长林红回顾银杏计划历史 摄影师丁沁


20180404_171240_006.jpg

银杏伙伴回忆银杏8年来点点滴滴 摄影师丁沁

 
       在众多共同回忆的激荡下,银杏伙伴社群也在银杏规约通则志愿小组(陆璇、孙海燕、张伯驹、陈志君、马彦伟、久美朗珍、郝南、何满)的协作下,就银杏公约进行了初步讨论。伙伴间不同意见的交锋,以及全心全意为社群未来思考的正向讨论,将本次春季交流会推向了高潮。

20180404_171240_007.jpg

银杏社群价值观讨论 摄影师丁沁


20180404_171240_008.jpg

银杏社群规约通则相关事宜投票 摄影师丁沁

 
       此外,本次春季交流会还就2018年度海外考察目的地进行了投票表决。最终,印度和日本雀屏中选,这两个目的地的入选理由分别是“在弱政府体制下强大的社会组织驱动力”,以及“西学东渐,公民精神在强大邻国的深度探察”。
 
       海外考察小组顾问名单:刘国强、陆璇、詹敏、王艳蕊、毛达、刘斌、孙海燕


20180404_171240_009.jpg

海外考察小组组长刘国强讲解规则 摄影师 丁沁

 
       除此之外,2016年、2017年两年共计8个合作基金项目也在春季交流会上进行了展示与汇报,并就本次提交的10个合作基金项目及合作基金工作小组换届进行了投票,其中“共创突破筹资壁垒”项目,引发了伙伴们的强烈反响;“看得见的美”项目中村小孩子们的诗歌,也让与会众人唏嘘不已;而关于社群建设的“信息小平台”更是要伙伴们满心期待。
 

历届合作基金小组名单:

 

届别在任时间工作组成员名单
第一届2014.12-2015.8韩红梅(组长)、石远成、马彦伟 、陆丰、张伯驹
王海、王莹、齐丽霞、沈旭、 秦发源、马俊河、崔澜馨
第二届2015.9-2016.7王海(组长)、马彦伟、刘国强、杜可名、马俊河
第三届2016.8-2017.7霍伟亚(主席)、蔺兆星(副主席)、齐丽霞、夏金磊、郝南
第四届2017.6-2018.5廖瑾(主席)、蒋倩(副主席)、齐丽霞、此里卓玛、肖敬

 

20180404_171240_010.png

看得见的美项目中村小孩子们的诗歌

 
       在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正式议程过后,银杏伙伴蒋能杰,在银杏伙伴李丽、周玉亮等人的协助下,在贵州大学放映了他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影片《加一》,并在放映会后与当地大学生展开了座谈。而与此同时,能歌善舞的银杏伙伴还在孙恒的带领下,来到了贵阳郊外的夜郎谷,与当地草根歌手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唱谈会,为本次春季交流会画上了一个别致的句号。


20180404_171240_011.jpg

蒋能杰携《加一》参加贵州大学专场放映会


20180404_171240_012.jpg

唱谈会上孙恒在歌唱

 
 
Ps:春聚小亮点:
 
1.本着零废弃办会的原则,在由合作基金催生出来的零废弃联盟的带领下,本次会议依然依照银杏伙伴聚会的传统,进行了垃圾分类和回收。

20180404_171240_013.jpg

垃圾分类

 
2.虽然因为工作繁忙没能来到春季交流会现场,银杏伙伴陆丰和廖瑾还是分别为聚会寄来了物资,以行动表示与伙伴在一起


20180404_171240_014.jpg

与会伙伴大合影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

项目简介:

“银杏伙伴计划”支持社会创业家,协助他们联接、协同合作,创造新的价值,并且将“社会创业家”这个群体以及他们的价值,推向更广泛的领域。


机构介绍: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7月20日,由银杏伙伴、南都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心和公益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共同发起。


审批金额:8396007.13元

执行时间:2017年

实施区域: 全国


2017届银杏伙伴正式亮相

20171108_133851_000.jpg

11月4日,2017届银杏伙伴新鲜出炉,来自生态保护、青少年教育、城市/农村社区发展、健康扶助、公益支持等不同领域的16位社会创业家,加入了银杏伙伴大家庭。


过去一年,银杏计划总计收到推荐信123份,新增推荐人78位、新增候选人85位;秘书处实地考察27人。经过评委会专家一对一面谈与慎重合议,最终有16人成为了2017届银杏伙伴。至此,银杏伙伴总人数达到114位,覆盖全国23个省、市和自治区。



2017届银杏伙伴介绍

(按拼音顺序排名)


20171108_133851_001.jpg

陈丹

爱聚公益创新(1kg盒子)


2014年,陈丹加入一公斤盒子,从业务发展经理做到机构负责人。她带领机构更加专注于解决乡村教育和教育公平的问题,在教育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环节,为中国乡村地区的孩子和老师设计多元教学工具包。机构连续两年资金量翻倍增长,与很多教育NGO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入围2016年WISE世界教育创新奖。未来,陈丹希望通过调研来定义乡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规划新的产品方向。


20171108_133851_002.jpg

陈志君

广州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09年,陈志君和朋友一起创办“善导”,提供协作培训、发展协作者社群、提供协作技术服务。2015年至今已经培养协作者超过500人,领域涉及教育、环保、流动人口、性别、残障、社区发展等,并为超过70个组织提供过服务。未来,陈志君希望带领团队在公益领域普及参与的理念和方法。包括完善协作者成长课程体系和支持体系、培育不同领域的协作者并形成跨议题的协作者网络,同时翻译引介国际经验和汇聚本土经验,最终促进组织、社区和社群更广泛而有效的参与。


20171108_133851_003.jpg

崔丽霞

火把社区(小金雁社区公益服务中心)


崔丽霞为了回应“如何让处于困境中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东西,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知道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这个使命,7年以来一直扎根社区,在流动儿童服务领域开展工作。她主动从既往经验中学习,也能够基于“如何真正解决问题”思考。她团结和善用NGO、政府、社区周边企业主等多方资源,初步形成良性的资源支持系统;她不逃避不放弃,在困难面前始终坚持。崔丽霞逐渐意识到儿童发展问题需要回归社区的发展,已开始开展社区动员、社区发展等相关工作,以后也想尝试社会企业等更多机构运作的可能。


20171108_133851_004.jpg

德庆玉珍

拉萨海雕视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德庆玉珍在西藏女性创业者稀缺的客观条件下,凭借着个人能力和领导力,凝聚了一个全女性的创业团队,针对拉萨弱势群体(如女性、女童、边缘青少年)在教育公平、自我实现等方面积极开展社会创新创业项目,并与政府合作良好,试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推动改变的发生。


20171108_133851_005.jpg

邓梦璇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


从电视台记者转入环保公益组织,邓梦璇(璇芷)9年来不但在最困难的时期勇敢地挑起“绿家园”这个老牌公益组织的担子,逐步成长为负责人,还于2014年发起了“绿行者”,聚焦于“绿色信贷”业务,即通过向银行投资机构提供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名单,快速识别存在的风险,从而推动授信企业落实环境整改,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治理,提高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未来璇芷将带领团队继续通过环境风险管理、绿色信贷等方式,联合更多的环保组织、第三方机构,为保护家乡的蓝天碧水而努力。


20171108_133851_006.jpg

更确木兰

玉树藏族自治州慈行喜愿会


更确木兰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行动者。因幼时看到身边人得小病却无法医治而去世,他立志学习医学,并通过7年苦读成为合格的藏医。为了帮助偏远地区极难看病的百姓,他连续12年每年用2个月的时间前往乡村免费义诊。而后,更确木兰通过卓越努力成立藏医学校,已培养了157余名当地青年学习、了解医术,并回归乡村及进入当地医疗体系,从而解决了更大规模偏远地区百姓的看病问题。未来更确木兰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扩展思路,将藏医的教育推广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影响藏区更广泛的群体。


20171108_133851_007.jpg

江菲

利州扶贫发展服务中心


经过12年坚韧不拔的努力,江菲从一名财务人员成长为公益项目负责人,到独立注册机构,到成为省内支持性组织,她不断回应遇到的社会问题,包括一直坚持在最初的项目点喀左开展减贫工作,陪伴当地的留守儿童和沈阳的流动儿童,组织省内其他社会组织联合救灾,共同学习。未来她一方面将支持同事们公益创业,把已开展的业务做深做大,另一方面她观察到在外出务工大潮后出现的返乡趋势,希望和嘎左人一起进行新乡村建设。


20171108_133851_008.jpg

久美朗珍

西藏珠穆朗玛律师事务所


作为西藏稀有的精通汉、英、藏三语律师,久美朗珍没有满足于高收入和自由度,积极求学,在看到更大的世界后,从培养青年藏族律师及律所改革做起,为加速藏区法制建设和西藏律师事务所规范发展做出坚实努力。


20171108_133851_009.jpg

李红

北京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


李红自2008年起加入国际助残并深度介入残障领域的公益工作,9年来显著推动了该领域国内外合作、项目创新、工作领域拓展和本土化团队培养。2015年起李红出任本土家长倡导组织“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中心”总干事一职,在推进该中心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推动和支持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的发展、建设工作。未来李红还将进一步提升视野、格局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所服务的组织及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探索如何推动心智障碍者获得更优质、多元的服务,并通过系统的传播和倡导,让社会可以真实的看见心智障碍者的权利和需求。


20171108_133851_010.jpg

刘泓

北京毅恒挚友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中心


从2007年和朋友一起创办PEER到2014年成为总干事,刘泓不断在思考和尝试如何提升中国乡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博雅教育。PEER通过设计高中生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学习”体系,既加强青少年对本地社区问题的理解与参与,也强调志愿者的学习与成长。此外还通过“PEER空间”为学生提供持续支持,同时协助教师开展创新课程开发。目前PEER有项目点9个,平均学生数80人/次课程,志愿者1100多人。目前,刘泓已经建立长沙分部。未来希望能梳理和系统性总结在地经验并将服务-学习、PEER空间和教师支持的方法分享给更多人。


20171108_133851_011.jpg

刘韬

新南社会发展中心


从2010年开始,刘韬创办了“青年社会领袖田野营”,希望让有志于NGO领域的青年人学习“田野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之后和几位营友创办了“新南社会发展中心”,以“作育新民,铎振岭南”为口号,创办了“新南夜校”。至今一共已经有过几百名学员。刘韬的心愿是做一所实体的学校,有丰富史料的资料室,有全职的教师,让更多的青年人受益。


20171108_133851_012.jpg

邱华绒吾

成都恩果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邱华绒吾从2008年开始在藏区开展防艾宣传工作,逐渐转变藏区人民对艾滋病的认识。他有策略的争取到寺庙堪布(藏语:导师)的支持,通过“防艾万里行”深入藏区进行防艾宣讲,运作防艾微信公号并得到了18万人关注,并通过导医工作协助来自藏区的患者更好地就医。邱华对防艾的执着,被广大藏民赋予“艾滋喇嘛”的美誉。未来,邱华希望培养更多的防艾宣传志愿者,并且带领机构成为藏区卫生知识和医患互动平台的先驱者,打造大数据支持下的智能化平台。


20171108_133851_013.jpg

宁宁

北京小棉袄爱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015年,宁宁开始创办“北京小棉袄爱老居家养老服务团队”,用居家养老的方式,服务社区里高龄、空巢独居和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并立志做成中国居家养老第一品牌。目前小棉袄爱老已经在北京设立四家养老驿站(社区为老服务空间),服务覆盖北京市东城区和朝阳区12个社区,建档老人超过1000人,服务接近15000人次。接下来,小棉袄爱老将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并希望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


20171108_133851_014.jpg

王愉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王愉爱好自然,在大学毕业后曾在环境保护领域相关国内外组织工作11年。2012年起,王愉与伙伴们发起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以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回应城市儿童“自然缺失”的问题,通过有效、有趣的自然教育课程,带动儿童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经过5年的努力,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已初具规模,完成了石城自然学校的建设和全年龄段的课程体系设计,营业额也实现翻倍增长。王愉本人积极参与了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的发起和组织,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未来王愉将进一步提升战略、运营等方面的知识,推动云南在地实现下一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20171108_133851_015.jpg

尹杭

青海省雪境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


尹杭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深沉的热爱和深切的关怀,也是一名坚定的行动者。她曾在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护工作多年,也曾赴英国学习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专业。在生态保护领域工作10年,尹杭不仅积累了充分的一线实践经验,也沉淀了专业的视角、工作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保持着对“解决真问题”探究态度,于2015年成立了雪境自然生态保护中心,专门回应藏区人兽关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尹杭始终关注协调和撬动政府、寺院、当地民众和外部专业资源共同关注、参与问题的解决,未来她也将延续并继续优化这一模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当地民生的保障。


20171108_133851_016.jpg

朱雪君

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协会


朱雪君(朱珠)自2011年起参与志愿活动以及志愿者组织的筹备工作,并从2013年起带领深圳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家有影响力的、从事环保事业推动的志愿者组织,目前拥有活跃志愿者500余人(注册志愿者6700余人),在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及水污染防治领域,带动公众参与行动和监督,并取得了突出成效。朱雪君始终抱有积极的态度,以行动的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实现了自我和机构的突破,也在过程中确认了自己希望长期从事环保工作的信念。未来她希望能带领深圳绿源实现下一步的事业突破,并在行业内的联合行动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