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第五期聚会活动总结
2016-04-25

2016年3月25日-28日,“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第五期学习聚会在四川阿坝州理县桃坪村举行,并来到汶川县草坡乡码头村进行参访互动。此次聚会中,围绕网络成员生命故事与实践案例的梳理、书写,进行了年度书写总结并开展了“故事的呼唤”书写工作坊,此外,围绕学习网络的年度集体行动计划,利用SWOT分析模型辅助讨论,明晰集体行动方向。

南都基金会宋波、冯元及程玉老师参与了此期聚会活动。


QQ截图20160425115731.jpg


一、项目人员情况

自启动会后最终确定“行动学习网络”正式成员为32人,覆盖31个涉及灾后社区重建的公益组织,32位网络成员形成4个学习小组。在2015年第三期聚会中,网络形成向日葵村并通过《村民自治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成员的进入/退出进行了规定,从第四期聚会始正式生效。在本期聚会中,根据《公约》第二条“村民退出机制”中“必须退出条件”第(4)条规定:“村民只有2次机会,可以缺席聚会或不交作业,否则视为自动退出”,经村委会审议,包忠碧、陈词、康雷、向梅、闫伟杰五位成员确认为退出网络。

另外,刘晓春老师由于工作变动,不再继续参与相关活动及工作,香港理工大学霍小玲老师以协作者身份正式加入网络。

基于人员变动情况,本期聚会重新调整了学习小组的分组,网络成员具体状况如下表所示:


QQ截图20160425115832.jpg


二、项目活动开展概述

根据项目计划,本期学习小组聚会围绕深化自我书写、促进个人与组织成长的目标,主要设置了年度书写总结、书写工作坊、村集体建设、草坡参访四个环节,开展了夜聚、年度书写总结与经验分享、“故事的呼唤”书写工作坊、网络SWOT分析、网络年度集体行动计划讨论,以及草坡参访互动活动。


(一)夜聚

QQ截图20160425115923.jpg

25日下午大家抵达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

晚上的夜聚延续了上一年敞开心扉的基调和氛围,大家分享了去年聚会以来各自的生活,或笑或叹,或苦恼或已平静坦然。齐华栋老师是最后一位讲述的,也总结了当晚的分享,虽然每个人都在讲个人的故事,但是其中有一些共性,比如关于结婚的问题,关于机构生存的问题,关于个人职位变化的问题,反过来说明了我们为什么要走在一起,正是“坚守 同行 希望”。通过夜聚的畅聊,让成员调整状态,找到与网络间的情感共鸣,更好地进行接下来三天的学习和交流。


(二)年度书写总结与经验分享

在本期聚会前,共完成公益路第四稿15篇,实践案例第四稿12篇,“我的2008”初版稿6篇。26日上午,针对第四稿的书写材料及前一年的书写状况进行了年度书写总结与经验分享,由古学斌老师点评“我的公益路”,张和请老师点评“2008”,齐华栋老师点评灾后服务实践案例。

QQ截图20160425120102.jpg

古老师以成员阳珍丽、廖勇、朱红三位的书写为例,从“看见个人、看见他人、看见社会机构”三个层面阐述了书写的意义,以及如何讲述、书写生命故事。针对无法深入书写的状况,鼓励成员在书写过程中接纳、坦然面对自己,直面自己与别人(家庭、与同工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如何形塑了自己成为一个公益人的道路,如何对待关系中的伤害,与别人和好;也在书写中看见结构,文化、制度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的抉择。

齐老师从澄清为什么要有实践案例的书写出发,带成员们一起梳理了实践案例的写作大纲和书写要素。区别于罗列数据、结果、成功样貌的宣传稿或工作总结式文章,强调行动背后隐而未显的理念、概念,行动开展所处的社会环境脉络和社会权力结构情境,自身行动与社会环境和权力结构之间的交互影响,亦即“行动中的动机、当中的挣扎、最后怎么做的选择,怎么去判断这个行动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透过情境性的书写对实践进行总结。

张老师分享了他参与“我的2008”小组书写的过程,通过书写在这段历程中以及书写过程本身中他与儿子、父亲、师长的互动,生命与生命对话,与他们“和解”。此外,张老师也分享了2008小组其他成员的书写带给他的感动和思考。

书写点评结束后,邀请了成员但小莉、董明珠、殷刘倩三人分享结对互助书写经验及收获,高思发分享个人年度书写体验与收获。

小莉讲述了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书写过程,刘倩分享了在书写中记录下的印象深刻的画面及细节,高队分享了在梳理和书写中更明晰自己的道路和所要追寻的东西,明珠讲述“当我写完再看回2008的时候,已经不再哭了,没有那么多泪水在里面了,虽然伤口又扒开看了一下,但是感觉伤口的复合度比以前长得好了,不是说还是一个血淋淋的伤口在那里”。

QQ截图20160425120218.jpg

当天晚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各自的年度书写计划。各组协作者与组员就第四稿的书写互相分享了感受及建议,各小组制定互助书写计划。

另外,除了针对2015年的书写进程进行点评及开展小组互助书写外,围绕“灾后重建”、生命故事书写等相关议题,本期聚会给成员提供了《防天灾 御人祸:原住民抗争与台湾出路》、《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男/女声:女性主义书写的一次实践》、《石头汤》、《书写你的生命故事:自我叙事与身份认同》、《“你妈妈的故事有什么好写的?”——生产“礼赞女性”教学知识的行动叙说》、《第二块拼布——如何进行生命拼布的缝组?》10份阅读文章及书籍,南都基金会也分享了书籍《中国社会组织响应自然灾害研究:以2008年以来重特大地震灾害为主线》。


(三)“故事的呼唤”书写工作坊

26日下午,霍小玲老师以绘本故事《石头汤》引入,开始工作坊。

QQ截图20160425120307.jpg

霍老师是初次参与网络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为了更好地相互认识,霍老师与成员们玩起了一个“请吃饭”的游戏,成员向霍老师介绍自己以及打算邀请霍老师吃的一个菜。于是乎各地特色美食、各人的拿手好菜纷纷上场,大家听着都垂涎三尺了,俨然已是一桌盛宴。在这桌盛宴的铺垫下,霍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另一桌盛宴的故事——《石头汤》。大家轮流朗读了绘本的故事后也分享了对于绘本图画的理解,包括色彩、图画里的场景等等。

随后,霍老师引导大家以角色代入的形式分小组讨论,从绘本中不同角色的角度来思考如何书写各自的生命故事。“小女孩组”、“村民组”、“大和尚组”、“小和尚组”、“黑猫组”、“石头组”、“锅组”,大家讨论并分享了不同角度下的故事线索与主题内容,霍老师以“故事的呼唤”进行了回应。从这个绘本故事的内容出发,小女孩所保有的“好奇”、“探秘”,在经历了一系列“触媒”的作用下,使处于“封闭”之中的生命得以“疗愈”。

最后,从不同的绘本回到讲述、书写生命故事,霍老师与大家一同探讨了书写对书写者本身生命的意义。

透过点评、分享、互助书写和工作坊,主要回应了成员进行一年自我书写后遭遇的“瓶颈”,激发成员相互间情感上的共鸣,引导成员回观个人生命历程及实践经验与现时领域工作的联结,激励其进一步挖掘深入书写的动力与方式。

QQ截图20160425120444.jpg


(四)网络组织建设

在网络社区层面,围绕共建自主学习型网络社区的目标,推动村委主动承担起网络组织建设的责任,由村委组织进行了2016年度村集体行动计划的讨论会议。会议以民主讨论、共同决议的形式进行,主要议题包括网络的SWOT分析,以及网络年度集体行动计划,通过集体会议促进网络成员之间开始摸索相互协作机制,基于共同提炼的本土实践经验积极“发声”,推动在灾后服务中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另外,在这个环节中还邀请了南都基金会程玉老师作《南都新战略中的救灾策略》的分享,介绍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新战略制定,为网络明晰其愿景、使命及行动方向提供借鉴和探讨的空间。

1、网络SWOT分析

27日上午,成员虎孝君带领大家进行了网络的SWOT分析讨论。

讨论以“世界咖啡馆”的形式进行,“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每个主题都轮流到访一个小组,在四个小组内针对该主题进行充分讨论并记录要点,最终收集到每个小组对于这四个主题的论证内容。各主题进行汇报后,通过集体讨论将论证内容整理如下:

QQ截图20160425120605.jpg

QQ截图20160425120707.jpg

2、网络年度集体行动计划讨论

在大家共同完成的网络SWOT分析基础上,由成员张志辉主持,带领大家讨论了网络2016年度集体行动计划。

讨论以各组基于成员需求形成的预期行动计划为蓝本,整合为8个备选的集体行动计划方案,如下表所示:

网络2016年度集体行动计划备选方案

1、帮村民链接行动资源(等米下锅)

“成员已经活不了了,村委会管不管?”“同行,不让任何一人掉队”“助力丹丹,已经是一个集体行动”“长期与短期紧急的目标”“体现的价值是:这个人的价值和理想如何在网络里体现出来,支持的重点着力在个人上及长远判断上”,“支持人,进而支持这个人背后的组织”

2、定时出版灾后社区重建的“内部期刊”,包括境内外研究以及我们各自正在做的实践案例,共享经验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用户产生内容来编辑期刊”“网络成员实际的行动困境分享”“这其实表达的深层需求是经验需要交流交换”

3、团队建设

领导力、机构管理、评估、财务的知识;野外实践,“在灾难中间的自我生存能力,自我营救能力的提升”“下一次聚会集体野外求生”

4、桌面推演

(理论层面:协同机制和原则的构建)

5、实地演练(乡村示范)

“拼图式灾后重建社区,优势互补,相互监督,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不同组织在其中发挥不同作用,渐进式参与,每个组织都能从中获益”

6、乡村大学

(培训的集体,每个网络成员都能成为传授者,向外传播我们生产的经验知识,协作更多人:书写;培训培训者;课程开发及延伸)

7、经验整理

(转化为指南,行动手册)“把经验可操作化,供实践借鉴”“将游学计划与实操手册结合”

8、把网络建设为支持性平台

“网络行动仅局限在网络内部的人,要实现建立美好社区难度大,所以要向外吸纳更多的资源进来,为了三年以后自己造血”

QQ截图20160425121137.jpg

在制定集体行动计划的讨论中,有成员对网络集体行动的指向与确定方式提出疑问,于是集体就“行动学习网络”的定位及使命、达成手段进行讨论,最终对网络的愿景进一步达成共识,即“通过共同学习和集体行动,建设美好灾后社区”。并且决定,针对整合形成的8项备选方案,依据“重要性”及“紧迫性”维度进行无记名投票。两轮投票后,从得票高的组合方案中确定了“链接行动资源”及“实地演练(乡村示范)”为今年的集体行动计划。

程玉老师在参与了网络年度集体行动计划的讨论后,也作了《南都新战略中的救灾策略》的分享,介绍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新战略制定,为网络明晰其愿景、使命及行动方向提供借鉴和探讨的空间。


(五)草坡参访互动

28日,结束了在理县的学习后,网络集体前往参访草坡乡码头村的“山里码头”乡村客栈,对灾后重建及可能的集体行动进行更多的交流。

这里曾是绿耕的社工站,网络成员中分别作为社工站工作员及实习生的小阳和志丽给大家介绍了这里的工作及经历灾害的历程。社工站撤出后,依然选择留下来打理客栈的其中五位嬢嬢接待了大家,给大家准备了美味的家常菜。午饭后,邀请了嬢嬢们和大家一同交流,谈话中回顾了汶川及雅安震后,特别是“710”泥石流之后这里的灾后重建工作与生活。嬢嬢们用朴素的话语讲述了几次灾害的历程、现时的生活与打算。交流过后,大家也更多的思考灾后社区的重建,关于环境、关于人、关于生活。

QQ截图20160425121212.jpg


二、项目目标的达至及其持续性

(一)自我书写

目前公益路书写第四稿已完成15篇,案例第四稿已完成12篇。另外,“我的2008”小组已成熟运作将近半年,小组以参与2008救灾者的生命故事梳理为核心,并基本完成了“2008”救灾者故事的全部初版稿。

2015年,透过讲述生命故事,相互陪伴、相互“疗愈”之后,成员也从讲述到书写、面对,出现了一些屡次尝试仍然无法写出自己、或在书写中逐渐迷失,找不到深入反思、书写的动力。

因而,本期聚会关于书写点评以及工作坊的内容着重回应了成员如何深入书写以及书写动力的问题,包括书写故事对于个人生命的意义、故事焦点与线索的处理方法、互助书写的方式。针对第四稿的实践案例,着重从实践经验的提升、实践的社会历史脉络方面梳理了行动案例的书写大纲,凸出一线行动者的实践知识。


(二)集体行动

“灾后社区重建”既是网络进行行动学习的主题,也是作为网络自身组织建设的主题。对于网络组织建设的方向,成员已达成共识——“共创行动者的生命共同体(有动力的学习型社区)”,区别于由主办方决策、专家讲授知识,成员作为参与者向外学习知识的网络组织方式。2015年,经过全体成员的民主讨论与决议,向日葵村由此形成并产生了村委会、监委会,在进行网络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网络的协作机制。

2016年初,村委组织并完成了一次需求调研,形成了一份《网络普遍性需求调研报告》。在本期聚会中,围绕共建自主学习型社区的目标,村委组织了村集体建设的讨论,共同完成网络的SWOT分析之后,将成员需求及预期行动整理为8项方案,依据重要性及紧迫性从中确定了“帮(网络)村民链接行动资源”、“实地演练(乡村示范)”两项方案为网络2016年度的集体行动计划,由村委及主办方持续跟进计划内容的线上讨论以及形成具体行动方案。

另一方面,作为网络成员互助支持行动的“一助一机构协力计划”也在继续进行当中。

“行动学习”作为联结成员的基本策略,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立实践身份与研究反思身份的联结、个人生命历程与职业角色的联结、个人困惑与集体行动的联结。在项目开展中逐渐凸显的,成员对于灾后社区重建中的网络协作机制的重视,正是这个群体内部自主生成的指向集体行动的探索。


三、项目经验总结与挑战

(一)自我书写

本项目的“行动学习”更加强调尊重及重视来自于一线行动者的社会实践知识,挖掘一线行动者的实践知识,对自己的实践有所反映与认识,故而本项目的实施从一开始就确定将网络成员的自我书写作为项目开展的主线,包括自我公益历程的书写以及自己灾后社区重建实践案例的书写,希望网络成员自己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以及自己的实践行动中反思总结属于自己的实践知识,协助网络成员构建“行动-反思-再行动”的实践研究逻辑,而非被专业和专家等知识系统主导,实现知识的解放及行动者的发声。

从四稿书写材料的对比来看,大部分成员书写的深度有所加深,也存在部分成员进度参差不齐的情况。本期聚会着重协助成员挖掘个人生命历程及实践经验与现时投身的领域工作之间的联结,反思愿意投身、坚守公益领域的动力,以此挖掘个人的潜在“资产”以及持续成长的动力,同时也是梳理、提升个人的实践积累,生产行动者自己的实践知识,并最终“回到实践”中。

除此之外,自我书写的挑战还存在于成员成长过程的陪伴当中。在已形成的小组联结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促进小组深化互动,鼓励成员更深的自我寻觅与小组生命的分享、学习,避免停留在事工式完成书稿的层面,对小组的维系与成长、对协作者的陪伴、回应与引导,对网络社区的分享、互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行动学习”与年度集体行动

在网络SWOT分析及年度集体行动计划的讨论中,大家再度澄清并阐述了对“行动学习”的理解的共识,即“帮助行动者长出自我探究自己行动、提炼自己的行动知识的能力”。基于此,大家共同认可公益路与实践案例的自我书写已经是一种“行动学习”下的集体行动,进一步确认了自我书写对于生产行动者自己的实践知识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这当中其实也反映了成员对“回到实践”的重视与渴求。作为领域工作的一线骨干成员,迫切需要实践经验的提升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丰富。在生产行动者自己的实践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与更多的经验、理论进行对话,特别是灾后重建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对话中长出智慧,也是主动构建“行动-反思-再行动”的实践研究逻辑。这要求协作者们在文献的选择与学习主题的选择上也更侧重于成员的需求。

与此同时,除专业理论知识外,行动导向的灾后社区重建协作机制也是网络成员关注的焦点。不管是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构建协同机制和原则的“桌面推演”,还是指向形成指南或行动手册的“经验整理”,或是乡村示范点的“实地演练”,以及一个每位网络成员都能成为传授者,向外传播我们生产的经验知识以协作更多人,甚至有课程开发及延伸的“乡村大学”,在这些年度集体行动的备选方案中都有所体现。最终确定的“实地演练”计划,“拼图式灾后重建社区,优势互补,相互监督,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不同组织在其中发挥不同作用,渐进式参与,每个组织都能从中获益”。具体行动计划有待落实,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行动学习的深入,实践知识的提炼与行动的能力都会是网络需要应对的一项挑战。


(三)网络组织建设

在网络2015年度总结报告中已提及,网络组织建设中村委、监委、主办方、资助方的责权分工把握;村委会、监委会与村集体是否会存在张力;要怎么对村委会赋权,涉及利益时如何平衡;如何通过村委会推进网络整体的深入学习,促进整个网络突破现有书写小组走向整个社区的互助成长;如何凝聚网络的共同利益以及探索实现共同利益的途径······都可能成为项目未来的挑战,由新挑战带来新的不确定,落实到后续的具体操作,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未知有待与网络成员们共同摸索。

2015年11月底聚会后直到本期聚会,可以看到村委已经开始承担建设这个自主学习型社区的权与责了,包括全村组织关心陈队的众筹支持行动,进行网络普遍性需求的调研,开展微信会议商讨包括聚会选点、村委工作开展情况的内容,与监委、主办方共同进行了16年村组织发展方向会议并组织了网络SWOT分析及年度集体行动计划的讨论。而接下来,落实各项行动计划,推进网络整体的深入学习及集体行动,如何凝聚网络的共同利益以及探索实现共同利益的途径将会是对网络组织建设的考验。尽管如此,在这个过程中,由网络集体主导的网络自主发展,以及协作者与主办方的协助角色愈趋明晰。

不变的是,“共创行动者的生命共同体(有动力的学习型社区)”是共同认可的网络组织建设的主要方向,“社区重建”作为网络组织建设的主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