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加强联系与互动 非公募基金会交流会在京举行
2008-01-11

  

徐永光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与光华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杜绍基等交流。

  2007年12月25日,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北京市美疆助学基金会、李可染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周培源基金会、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近10家非公募基金会的负责人齐聚南都公益基金会举行交流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一些NPO专家、学者和来自新华社、公益时报、环球慈善杂志等媒体的朋友也出席了会议,共同就非公募基金会应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解决共同面对的一些困难等多方面共商大计。
 
在业界,非公募基金会这样的交流还是首次。这次交流会的牵头人是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秘书长商玉生与南都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二人此前已在筹备成立NPO自律联盟,意在聚拢一批优秀民间组织,为民间组织的运作制定自律准则,保障NPO的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预测,由于业务主管部门干预少,支出比例要求没有公募基金会严格,而且注册门槛相对较低,非公募基金会将有很大发展空间。成立一家地方非公募基金会的门槛仅为200万人民币,民政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注册资金要求为2000万人民币。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基金会1144家,其中公募基金会795家,非公募基金会349家。自2004年6月《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非公募基金会的增长迅速,仅2006年一年,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就增加了70%。在民政部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共有29家,业务主管单位由15个部委负责;注册资金在两千万以上的有一半。
 
  相比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的优势也很明显:资金来源稳定,发展势头强;公益活动实际效果显著;强调内部治理。非公募基金会独立性比较强,由理事会主导。草根组织往往是个人英雄,创办人主导,缺乏内部治理。公募基金会大多是主管部门控制,执行层强势,理事会作用最小。
 
  国内公募基金会吸纳了90%的民间公益资源,其依托政府系统实施,低成本,安全,却因此窒息了民间草根组织的发展空间。大多数草根的资金来源不得已转向主要依靠国外的资助机构。非公募基金会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公益领域资金的配给结构,能给民间的优秀公益项目提供资助,是资助型的机构,有项目培育的指向,能让草根组织有条件获得本土支持,从而让中国的公益产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非公募基金会受社会意识传统文化的影响少一些,并且有条件支付较高薪筹,吸纳优秀人才。非公募基金会没有制度瓶颈,有能力也有责任把行业圈做好。
 
  与会者也探讨了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比如,根据现行管理条例,基金会每年支出额度必须达到上一年度资金结余的8% ,比美国相关规定要求高出三个百分点。与会非公募基金会代表普遍认为,这个比例过高。第二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机构的管理经费必须控制在上一年支出额的 10% 以内。大多数非公募基金会无法做到这一点,难以通过年检。第三个问题是,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基金会投资收益尽管用于公益,仍须缴纳33% 的企业所得税(新税法税率为25%)。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对于基金会的投资收益增值征收企业所得税是不合理的。
 
  与会的各基金会负责人对这次交流机会很看重,一致认为今后要多组织这样的聚会继续交流。西部阳光基金会、光华慈善基金会和公益日报社等机构代表纷纷表示愿意今后接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和南都公益基金会牵头组织交流会。大家表示,各非公募基金会之间应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推动有关政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