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玉、项目官员黄庆委、项目官员冯元、传播官员侯佳来到了鲁甸,参加我会资助的灾后社区重建实务工作坊和“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启动会。
落地后第一感觉昭通天气很好,来之前赈灾项目的同事还叮嘱说南方湿冷,要多穿衣!从机场打车去鲁甸,路两边都在种树,修路,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发展房地产业。鲁甸街景,建筑都很好,不过感觉整个鲁甸还在建设中,街上有很多土。这里与北京有一小时的时差。
司机开的飞快,着急把我们送到鲁甸后再开回昭通,吃朋友家的满月酒。吃满月酒主要就是去送钱,一次一人最少200块,主人家办一次满月酒,收的礼都够买辆小轿车的了。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来自四川、云南、甘肃等60多位工作在灾后重建一线的工作伙伴也来鲁甸参加灾后社区重建实务工作坊和“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启动会。
附:灾后社区重建实务工作坊安排(1月5日)如下:
时间  | 主题  | 主讲人/主持人  | 
8:50—9:00  | 签到  | |
9:00—9:10  | 主办方致辞  | |
9:10—9:40  | 从灾害社会工作到环境社会工作  | 古学斌  | 
9:40—10:10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社区衰败与社区再造实验  | 张和清  | 
10:10—10:40  | 从映秀母亲到山里码头——从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  | 欧阳令芝、董承香  | 
10:40—10:50  | 交流与讨论  | |
10:50—11:00  | 茶歇  | |
11: 00—11:30  | 灾后心理抚慰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 刘猛  | 
11:30—12:00  | 社会损失与正面灾害观  | 程玉  | 
12:00—12:10  | 合影  | |
午餐及午休  | ||
14:00—14:30  | 灾害管理过程中的儿童服务  | 钟平  | 
14:30—15:00  | 箭杆林道路修复路径探索  | 高思发  | 
15:00—15:30  | 本土人才对灾后社区服务的探索与审视  | 阮俊东  | 
15:30—16:20  | 台湾灾后社区重建经验及启示  | 刘晓春  | 
16: 20—16:30  | 茶歇  | |
16:30—17: 10  | 分组讨论:灾后社区重建路径  | 古学斌、张和清 杨锡聪、刘晓春  | 
17:10—17:40  | 小组汇报及回应  | 同上  | 
17:40—18:00  | 工作坊总结(基于云南鲁甸的灾后重建经验思考)  | 
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日程安排(1月6、7日)如下: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主讲人/主持人  | 
1 月 6 日  | 9:00-9:20  | 启动仪式  | |
9:20-10:00  | 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计划  | 张和清 齐华栋 黄庆委  | |
10:00-10:40  | 分组讨论:学习网络计划期望与建议  | 古学斌、张和清、杨锡聪、刘晓春、齐华栋、刘 猛  | |
10:40-11:00  | 小组汇报与与回应  | 同上  | |
11:00-12:00  | 午餐  | ||
12:00-18:00  | 龙头山灾后社区服务实地参访、交流与讨论  | ||
19:00-20:30  | 灾后社区重建纪录片观看与讨论(台湾、四川)  | 刘晓春、 欧阳令芝  | |
1 月 7 日  | 9:00-10:00  | 资产评估与社区发展  | 杨锡聪  | 
10:00-10:15  | 茶歇  | ||
10:15-10:45  | 社区关系的建立与挑战  | 朱红  | |
10:45-11:15  | 活力蓝帐篷的探索与实践  | 贺永强  | |
11:15-11:45  | 社区为本的灾害管理实践  | 张志辉  | |
11:45-12:00  | 交流与讨论  | ||
14:00-14:30  | 行动学习网络年度计划  | 张和清 齐华栋  | |
14:30-16:00  | 分组讨论:本次工作坊反馈及年度计划建议  | ||
16:00-16:15  | 茶歇  | ||
16:15-17:15  | 小组汇报及回应  | ||
17:15-17:30  | 团队建设、商定下次聚会安排、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