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1月7日,围绕时代的“青年危机”,展开了2017年南都观察的年度对话活动,活动邀请了来自40后至90后,不同时代的“青年”进行交流与碰撞,映照出丰富的历史进程。
不同时代的青年,彼此沟通连结,走向同一个未来。
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身处这同一个世界的“人”。人们共同承担、也共同塑造着这个时代。而一个时代的青年,是当下的中坚,也是影响未来的力量。在南都观察的作者和读者中,我们看到青年人的观察、思索、行动,他们有时坚韧有力,有时也焦虑迷茫。
40后至90后的嘉宾,不同时代的“青年”进行交流与碰撞。
开场主持 彭艳妮 南都基金会秘书长
对话环节主持人 蓝方 C计划联合创始人 前《财经》财新传媒资深记者
40后嘉宾 徐永光 南都基金会理事长
50后嘉宾 杨平《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 北京修远基金会理事长
60后嘉宾 李春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
70后嘉宾 田方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80后嘉宾 方可成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候选人、“政见CNPolitics”发起人
90后嘉宾 罗东《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
南都观察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取得一点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作者队伍。有75名作者为我们撰写过原创文章,或者作为沙龙嘉宾,贡献了有见地的原创内容。还有上百名作者授权我们刊载他们的文章,让有价值的思想更广泛地传播。
他们中,有些是学者,以专业的视角为我们分析复杂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些是媒体人,以广博的见识、来之不易的第一手资料,留下一份时代的真实印记;有的是独立写作者,因为个人对某些领域持续的兴趣和思考,积累了有价值的知识和独到见解;还有的是公益行业从业者,为我们分享一线工作中了解到的人群,以及对他们困境的思考和探索;也有一些作者,只是对生活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但从细节中感受到和其他人的连接,也隐约看到了更广阔的社会,他们把这些写下来,和我们分享,也许明天就会和今天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感谢这些面对真实世界,真诚地观察、思索、行动的作者们。他们都是青年或曾经的青年,或者始终保持一种年轻的、开放的心态。我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有机会相聚在一起,虽然力量微薄,但也许这种很小的力量,至少可以让我们自己持续往前走,不放弃。感谢作者对南都观察的支持和信任,让我们有机会成长。
我们以五个奖项表示我们对作者最诚挚的谢意!也期待今后有更多的作者加入我们,为读者带来更多对社会议题的观察和思考,构建公众对公共生活的更广更深的认知。
金星·挚爱奖,颁给一位最爱南都观察的人——李小云。在我们困惑于定位的时候,他提出每篇文章回答一个中国社会的“为什么”,启发了我们的方向。
木星·突破奖,这个奖要颁给南都观察迄今以来在全平台总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的作者——胡博阳《如果不进口,中国的垃圾根本不够用?》。
水星·智识奖,在一年的时间里为我们贡献了9篇文章的罗东。
火星·战神奖,这个奖颁给一位战士,他多年来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总能第一时间运笔如飞,笔笔如刀——宋志标。
土星·砥砺奖,这个奖属于一位残障人士朋友,他专注于残障权利研究和倡导,自从2017年7月成为我们的作者以来,在半年的时间里,为我们撰写了5篇相关主题的文章,他是王菁。
南都观察不信奉玄学,用这几个行星命名奖项只是表达我们美好的愿望,同时,希望我们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