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社区课堂——新公民理念的实践
2008-03-28

文:汪黎黎

    今冬寒冷的一天,记者来到朝阳新公民学校,时值放假期间,校园里不免冷清许多,但是村里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在学校旁边的一户农家里,有着一群孩子。
    记者走进农家,偌大的院子里回荡琅琅的读书声,走进一共和小房间,老师示意我学生还没有下课,让我在走廊稍等一下,环顾四周环境:用报纸遮挡的窗户,几张新公民计划的招贴画格外醒目,还不时传来鸡鸣犬吠的声音,屋内的设施也很简陋,一台笔记本电脑,几张桌椅,唯一的取暖设施是一个煤炉,只有一盏灯用来照明,孩子们全情投入于书本中,完全忽略了周围的环境。
    今天是社区课堂的最后一节课,复习昨天学的《弟子规》,很多同学都可以背下来了。这样别致的教学内容吸引了记者,记者了解到这个社区课堂是朝阳第一新公民学校的胡益文组织的,利用寒假时间,在校园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义务给孩子们讲课,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社区课堂一共设计了五节课,分别是:你是谁?我们该如何相处?如何掌握自己?公民通识、读圣贤书,种幸福果、世界眼光:我们的地球怎么了?此外,老师还送给了家长《进城务工青年》通用读本,以帮助他们寻求解决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也会选择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法律知识教给学生。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学习后都回写感想,第二天上学再与同学们分享,有时候上课累了老师还会放一些音乐,老师对他们很好,告诉他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城市有用的新公民,要把弟子规背下来,并用于生活中,这样的课堂他们感觉不会紧张,因为没有分数好坏的差别,有困难和问题都可以一起分享,老师和同学也常常会带一些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虽然这里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孩子们仍然坚持参加学习,坚持每天回家后告诉家长今天学到了什么,家长们都很支持,孩子们的父母受的教育比较少,在社区课堂他们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
    一个叫丁子月的同学告诉记者,她家住的比较远,每天要走十几分钟的路来到学校,爸爸妈妈在附近的村子里种藕,早上三点钟出门去卖藕,八点钟才回来,家里面还有个弟弟,子月老家是安徽的,辗转保定,然后来到北京,去年进入新公民学校。当记者问到她对新公民的理解时,子月说,新公民就是要有全新的面貌,做一个各方面都很齐全的人,要懂得怎样孝顺父母,因为父母为他们能够上学而奔波,更要做好一个班干,为同学服务,要学习关心别人。子月还参加了志愿者大姐姐组织的主持朗诵班,她非常喜欢在新公民学校学习。
    子月告诉记者,虽然社区课堂很冷,但是他们还是能学的很好,这就是一个进步,孩子们在一点一点肯定自己。子月还说,班里面很多同学家很远,起的特别早,还要自己花钱坐车来上课,但是从来没有抱怨。学习班结束后,老师告诉他们要把材料传递下去,要把他们学到的东西教给别的同学,要不定期地开展活动,互相交流学习。
    采访的最后子月请记者转达几句话:
    “我想对社会上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说,我们虽然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帮助我们,关心我们,我们感到很温暖,谢谢你们。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以前我们家里面不富裕,但是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过的很好,可以好好学习了,我希望长大以后更加努力,更加孝顺你们,要给你们端茶,倒洗脚水,天天孝顺你们。
    我想对同学们说,我是第一个学期来,刚来什么都不懂,是你们帮助了我,教会了我,让我当了一名班干部,取得好名次,感谢你们陪我度过快乐的学期。”

    后记: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一直在全身发抖,看着孩子们用力的抱着衣服,觉得他们很坚强,也很乐观,在新公民学校有许许多多像子月一样的孩子,他们刚来到北京,刚走进新公民学校,是新公民学校的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胡老师告诉记者,社区课堂是新公民理念的实践,在新公民学校不仅抓文化课艺术教育,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先学会做人。孩子们是幸运的,因为在新公民学校他们不是弱者,这是他们快乐成长的舞台,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在关心着他们,支持着他们。乐观并坚强着——新公民学校孩子们最真实的写照。

这是社区课堂唯一的取暖设施

孩子们在投入的学习

诵读《弟子规》

社区课堂

老师和社区课堂的孩子们

这是房间内唯一的照明灯

老师和孩子们在课堂上

社区课堂孩子们的总结